投资者教育
基金投资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来源:公会秘书处

 

基金投资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相对于股票、债券等其他投资方式来说,基金投资相对较新,因此投资者在基金投资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较多的误区。本文试图从几方面对基金投资中常见的误区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误区一:过于关注基金排名

 

  很多基金投资者在投资基金的时候,往往冲着去年排名前三的基金就去了,却往往发现这些在上一年风光无比的基金,在第二年的表现差强人意,有些甚至排名垫底。

 

  其实投资者应注意到,任何基金的宣传推介材料都有这样一句话:“基金净值及其收益可涨可跌,基金过往的业绩并不代表将来表现。”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多数基金经理都有鲜明的个人投资风格,而市场的风格转换又时常发生,因此基金经理表现“时好时坏”也就并不稀奇。另外,随着大量投资者对于上一年明星基金的大量追加投资,迅速增加的投资规模也往往给基金经理带来操作上的难度,因此明星基金在第二年遭遇“业绩墙”屡见不鲜。

 

  投资者必须要了解:基金排名是基金过往业绩的体现,只代表历史,在挑选基金时绝不能只看排名,尤其不能只看周排名、月排名、季度排名等短期排名作为依据来选择基金。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一方面应综合考察其短期、中期和长期绩效,另一方面还应考虑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也就是说,看其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业绩排名是否稳定,只有长期业绩稳定且回报可观的基金才是好的投资标的。

 

 

误区二:被基金拆分所迷惑

 

  一些基金公司为了在短期能够迅速增加规模,常常会采用拆分或“净值归一”等手段来进行营销。许多投资者由于不知就里,往往糊里糊涂就买了不适合自己的基金而蒙受损失。一方面,这是由于许多投资者错认为基金“净值低的就是便宜的”,另一方面,也是投资者对基金拆分了解不够所致。在股市比较疯狂的07年,多家基金公司频频使用“净值归一”和“拆分”来进行二次营销,净值2元的基金一拆为二,成了2份1元的基金。很多投资者认为这和新基金是一样的,就疯狂追加投资,很多到今天仍未解套。这种“净值归一”的营销手段与股市中“高送转”概念如出一辙:从2块钱买1个鸡蛋到1块钱买0.5个鸡蛋,对于投资者来说根本毫无差别。理论上来说,基金是否拆分和其净值的波动并无关联,因此投资者不应将基金拆分作为其申购基金的理由。注:“净值归一”等营销手段目前已被证监会明令禁止,但是投资者对于类似手法仍需保持警惕。

 

 

误区三:保本基金能完全保本

 

  一般来说,投资者如果在保本基金首发期间认购,并在持有到期后赎回,是能够获得100%本金保障的。但是,如果不到期就赎回,往往投资者需要支付较高比例的赎回金,这样一来就不一定能够保本了。另外,投资者还需要仔细研读保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有些保本基金保障的是99%本金,而有些甚至是101%;持有期限也不同,有些是3年,有些则是5年甚至更长。因此,保本基金不一定能够“保本”,投资者必须谨慎对待。

 

 

误区四:现金分红胜过红利再投资

 

  现金分红是基金管理人以现金的方式,将基金投资实现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而红利再投资是将投资者收益转换成基金份额,而免去一定的再投资费用。采取现金分红能够在市场震荡下跌中减少资产配置的仓位而回避市场下跌的风险。但在市场上涨过程中,由于红利再投不收取费用直接转为份额,有利于投资者低成本建仓。所以现金分红方式和红利再投两种方式还要依据市场行情而定。

 

 

 

2012-04-09